原标题:让桑巴舞的标志设计风来得更猛烈些吧!
素有“南美明珠”之称的巴西,不仅有风光旖旎的海滩和享誉世界的足球,还孕育了激情四射的桑巴。有人说,巴西人之所以热衷桑巴,是因为其野性和激情和巴西人骨子里的秉性一脉相承。如何让桑巴舞者的激情身姿完整融入珠宝设计,ENZO的设计师们煞费苦心。趁着奥运来临之际,这家源自巴西的彩宝设计品牌抓住了“吸睛”的机会,推出了年度新品“巴西嘉年华系列”(Brazilian Carnival)。不止是擅长利用市场热点讲故事的珠宝设计,即将在里约热内卢开幕的巴西奥运会,从会标、火炬到官方制服设计,处处都能见到桑巴舞跃动的身影。这让见惯了冷静、工业化的西方设计,以及克制内敛的东方设计的人们感受到以巴西设计为代表的热辣激情系设计的强大感染力。通过爪镶、包镶和钉镶等精细的工艺,设计师们将各种彩色宝石层层铺展,构成了“舞者”野艳奔放又不乏萌趣的肢体。大颗粒的彩宝被镶嵌在中央最醒目的位置,四周辅以黄晶和紫晶层层群镶,打造出舞者的炫目的霓裳羽衣和恣意旋转的舞裙。石榴石的登场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写意的方式勾勒出舞者脸上惯有的飞扬笑容。
彩宝设计向来都以明艳亮丽著称。尽管ENZO之前的“海洋系列”和“彩虹碧玺系列”,在设计上也是动感十足,不过,国际知名彩宝大师、ENZO设计师奥玛·托瑞斯(Omar Torres)仍然认为,巴西嘉年华系列可能是ENZO所有作品中最富奇幻色彩,最具热情的系列。
其实,设计师们大胆的用色创意之中,还有另一重深意——他们将巴西国旗色中的蓝、黄、绿三种颜色都用到了这一系列限量套装之中,和本次巴西奥运会的标志设计遥相呼应。
成为全球设计主流中的一支,与前两种设计流派分庭抗礼,巴西的激情系设计逆袭,似乎成为迟早的事情。也许,把巴西奥运会作为契机,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热辣激情系设计崛起“当热辣激情的桑巴为设计带来灵感,一扫人们心中悲观的阴霾,把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慌抛在脑后,我们为什么要对这样充满活力与欢乐的设计说不呢?”在米兰设计界炙手可热的西班牙裔女设计师帕特里夏·奥奇拉(Patricia Urquiola)这样评价现代的巴西设计。
设计学的教科书通常对洋溢着热辣激情的巴西设计提及甚少,但毫无疑问,在眼下,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前景看似暗淡的多事之秋,乐天派基因与生俱来的巴西桑巴舞格调设计,不啻为一剂安抚心灵的良药。
之前,巴西设计之所以未受到世界的重视,因为它很长时间都处在对外来文化亦步亦趋,邯郸学步的稚嫩模仿阶段。而西方的设计流派又过于强势,牢牢掌握着话语权。
其实,在巴西丰饶的沃土上,从文字到艺术,样样都是舶来品。西方殖民的历史,夹杂着印加文化,和非洲以及东方的风土人情,在巴西高原上交织出奇幻的图景。有人评论家宣称,如果不是勒·柯布西尔(Le Corbusier)在70年前为巴西的建筑和设计做了示范,恐怕巴西人都不知道怎么用混凝土建造房屋。
不过,在受到柯布西耶的启发之后,巴西的精英阶层很快踏上了寻找自我的旅程。上世纪50年代,“巴西热带现代主义”(Brazilian Tropical Modernism)运动,在艺术界轰轰烈烈地展开,之后逐渐蔓延到了设计界。最终,以巴西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为代表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们,把桑巴舞的自然与率真、快乐与狂热作为巴西设计独一无二的注脚,引入到建筑和产品的设计之中。
近两年,活跃于巴西本土乃至全球设计行业的坎帕纳兄弟(Campana Brothers)组合,被公认为是“热带现代主义”后续运动的集大成者。无论是由各路皮毛拼接而成的千眼沙发(Thousands Eyes),还是用各种颜色的碎片边角布料拼接的寿司(Sushi)坐具橱柜系列,抑或是看似儿童涂鸦之作的片段(Fragments)和糖果(Candy)系列灯具,都带着桑巴式的狂欢色彩。其设计手法的大胆和新奇,与ENZO的嘉年华有的一拼。
与日本盛行的冷淡系设计,正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的新中式,以及欧洲冷静系中带点小清新和文艺范儿的都设计不同,巴西的设计并没有禁忌和所谓的美学规则。不给自己设限,一方面让像坎帕纳兄弟这样的巴西设计师的作品看上去缺乏章法,但另一方面,这种的做法也让他们的设计独树一帜。
“你永远不知道这些巴西设计师会下什么棋,就像桑巴舞者这次会怎么扭动一样,光是这样就令人充满期待,”奥奇拉认为,用狂欢的心态来做设计,巴西设计师们已经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时代。“等着瞧,设计界的潮流很快就会被翻转了。”
狂欢背后的真实逻辑
“但我们一直都认为,巴西狂欢化的设计只是表象,它的背后也隐藏着逻辑。”由英国人亚历山大·格洛夫斯(Alexander Groves)和日裔设计师村上梓(Azusa Murakami)组成的设计夫妻档,曾在巴西的几个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他们对巴西当代社会的理解,要比其他西方设计师深刻。
在亚历山大的回忆之中,桑巴的激情和热情的确渗透到了巴西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哪怕在菜市场里,你都能听到和看到,那些小贩在空闲时,一边整理杂物,一边哼着桑巴的曲调轻轻扭动。但令亚达山大感到吃惊的是,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相当快,对改变世界亦充满着热情。当他们知道亚里山大废弃物再造的设计计划时,都像好奇的孩子一样围过来,热烈地向他讨教如何处理废弃的油渣,怎么才能充分循环使用热能。“说巴西人懒惰,说他们的教育水平低,又说做事效率差,只知道踢足球、跳桑巴,在海滩上晒日光浴,其实,这些都是大众媒体对巴西文化的误读,”亚历山大感叹道。
正因为巴西设计并没有厚着的历史文化,巴西人才在多种外来文化的碰撞中演变出属于自己的天真、大胆、狂放、明艳。也正因为没有遭遇过度的工业化侵袭,巴西人对自然并没有敬畏,因为他们从来都认为,自己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当然,在历史悠久的国度的人看来,这或许会显得有些稚嫩和“神经大条”。把这样的群体个性投射到设计上,巴西的设计带着桑巴的影子,和自然相关,具象而真实。
“简单直接,大胆恣意其实也是一种应对现实的生存智慧。”在结束巴西之旅后,亚历山大很快对巴西的设计逻辑做出总结——生长在一个拥有异常多元文化基因的国度中,巴西人的骨血里取法苦难的历史所带来的沉重、纤弱和感伤。因此,无论是其文化,还是受其文化影响极深的设计,都表现出一种无畏天真的激情与欢乐。
巴西之行的收获如此之大,连亚历山大自己也没有想到。和那些小贩的讨论给了他莫大的启发。他和妻子设计了一辆以油渣为燃料的活动熔炉。熔炉的高温能够熔化废弃的铝制易拉罐——那是狂欢之后最常见的副产品。而路边的棕榈树的枯叶则承担了纯天然的椅面肌理模型。亚历山大和村上梓把铝水倒在棕榈叶上时,海滩边的沙子是极好的冷却剂。不损耗一点多余的能源,夫妇俩就做出了铝制金属座椅,这一系列作品被《Wallpaper》评价为能闻出桑巴余味,最具有巴西风味的非巴西设计。
“快乐时跳桑巴,沮丧时还要来一曲桑巴,这就是巴西人的生活逻辑。”坎帕纳兄弟也曾向媒体表示,巴西设计的热情来源于桑巴。裸露的身体、艳丽夺目的羽毛、源于自然的热烈舞蹈,其实都在直白地表达对生命激情的渴望,这也让身为巴西设计师的他们感到满足和自豪。